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9 年

手机商铺

商家活跃:
产品热度:

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入驻年限:9 年

  • 联系人:

    市场部Wendy

  • 所在地区:

    上海 浦东新区

  • 业务范围:

    论文服务

  • 经营模式:

    生产厂商

在线沟通

公司新闻/正文

那些硕博期间科研灌水,狂发论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人阅读 发布时间:2023-03-09 19:14

论文,作为学术界的最基本的硬通货,能够在硕士或博士期间能够发上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可能是大多数在读研究生的梦想。但是有那么一类研究生,发论文的速度堪比火箭升空,一年发个十来篇如吃饭喝水般简单。这不禁让人感叹,人和人的差距或许比人和狗还要大?

但是,以这么快速度发表的论文真的是在踏踏实实做科研吗?流水线快速生产的论文对于科研又有多大价值呢?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部“破四唯”指导方针的出台,质疑水论文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博士因为在读期间发表了太多论文而登上热搜。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水论文”的现象,另外那些曾经在读期间疯狂水论文的博士生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究竟是哪些因素催生了“水论文”的现象?什么样的论文才能被称为是“水论文”?


01. 评价体系本身
目前科研界现行的科研人员科研水平评价体系,有很大一部分侧重点都在他发表的论文上面。在读研究生的评奖、毕业、找教职,青椒的晋升、基金申请、项目结题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发表论文的要求。

然而,现行的评价体系很难对论文的质量做出有效的量化评估,一位专家可能认为质量颇高的论文在另外一位专家眼里可能一文不值。

但是,论文的数量是非常清晰的一项量化指标,三篇论文就是三篇,十篇论文就是十篇,不存在任何争议及模糊空间。

因此,这就变相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增加论文数量来提升科研质量,毕竟你很难说一篇论文的综合质量能够高过另外三篇论文之和。


02. 日渐激烈的学术竞争
无论在全球哪个地方,学术界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在没办法对论文质量进行统一评价的情况下,论文的数量成了科研人员需要倚仗的硬通货。

二十年前,或许你发表了两三篇论文就能直接在好学校找到教职;二十年后,这个论文的数量要求可能就变成了二十、三十。

日渐激烈的学术竞争让那些即便是想安安心心做科研的研究人员也不得不考虑投机取巧,首先必须保证自己在学术界的生存问题,才能考虑后续的发展问题。


03. 什么样的论文才会被称为“水论文”?
“水论文”这一概念较为难以定义,通常认为水论文只关注技术性表面,而缺乏原创性,没有形成独特的观点,仅仅只是对现有的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复现、解构重组、排列汇总。

一般来说,水论文不具备过高的学术价值,仅仅只是为了发表而发表。不过,科研界想要做出重大的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通常几十年也难遇到一次。

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水论文的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有价值的论文,另一部分人可能认为一文不值,几乎不可能用可以量化的标准来判断一篇论文是否为水论文。

那些在就读期间疯狂灌水,狂发论文的人怎么样了呢?小编列举几个接触到的例子。

1.香港某高校博士生,博士四年发表了十余篇一作论文,现任华东某大学助理教授。
该生为香港某高校博士生,经历较为传奇,一开始本着想要认真做科研的想法,一直在踏踏实实搞科研,不想发表任何没有科研价值的论文。直到后期幡然醒悟,发现论文才是自己以后的硬通货,于是在博士最后两年疯狂把之前的成果拆成了十几篇论文发表,目前已经拿到了华东某高校的助理教授职位。

2.澳洲某高校博士生,博士三年疯狂发表二十余篇论文,现任某985大学正教授。
该生为直博生,从博士入学开始就计划好了要进高校,因此博士期间结合时下特别火热的计算机技术,在博士期间日夜不停跑数据,投稿发表论文。等他博士毕业时,已经发了二十来篇一作论文,速度之快实属罕见。

该生前几年通过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也顺利通过了考核,以正教授身份入职某985高校。他的本科小一级的学弟甚至调侃说,自己硕士都还没有毕业,他就已经可以做自己的博导了。

3.国内某top高校博士生,博士期间发表超50篇论文(小编瑟瑟发抖),现入职某私企。
这个博士生可能是小编认识的发表论文的天花板了,博士期间就已经发表了超过50篇论文,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很多985大学的教授(捂脸)。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神最后反而没有选择留在学术界,而是选择了去某个近几年大火的私企。


04. 是不是所有水论文的人最终的归宿都很好呢?
其实不然,首先在国外大部分高校,你其实很难通过论文数量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想要在学术界找到职位,学术委员会更多的需要看你自身的学术水平怎么样,如果你论文很多但是没有高水平的期刊发表,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无法从事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你的博士导师很可能还会因此声誉受损。
另外论文发表是终身的,如果在很差的期刊水了很多论文,这反而会成为污点,影响长远的发展。

随着国内相关政策的出台,想要靠论文数量多而获得求职优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无论你论文数量多少,很多高校都会给一段“3+3”的考察期,只有通过考察期的考察才有机会入职高校,依靠数量众多的论文而走特殊通道绕过考察已经慢慢成为了过去式。

再加上国内学术界观念的转变,论文数量太多反而会引起非议,很多教师怕引起非议反而不敢在个人主页公开自己的论文信息。

随着ChatGPT等AI工具的出现,未来水论文的现象会越加严重吗?

最近大火的ChatGPT也吸引了科研界的目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AI能不能帮我们做科研、写论文,未来水论文的现象会不会因为这类工具的出现越发严重?

小编认为,诚然ChatGPT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组织观点、省去信息筛选的成本,但想要让它做到能够做科研、写论文的水平,哪怕只是简单的水论文,也还为时尚早。


首先,科研本身是创造性的活动,而此类工具更多依赖对过去已有信息的整合生成观点,或许对于文献检索略有帮助,但是对于论文主体内容的生成用处不大。

其次,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的试验、分析才能得出精准的结论观点,这些试验分析的数据在已有的信息库里面是不存在的,几乎不可能基于现有信息准确预测未知结论(如果可以,AI就不是人工智能了,直接叫他上帝吧)。

作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青椒的你,怎么看待水论文这一现象呢?你是否会为了满足某项考核指标而选择去水论文呢?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并多多与我们交流。

 

上一篇

投SCI用哪款查重软件比较理想?这里有期刊的指定推荐

下一篇

意得辑“校园大使”等你加入!

更多资讯

询价列表

暂时没有已询价产品

快捷询价 发送名片
    当你希望让更多商家联系你时,可以勾选后发送询价,平台会将你的询价消息推荐给更多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