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9 年

手机商铺

商家活跃:
产品热度:

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入驻年限:9 年

  • 联系人:

    市场部Wendy

  • 所在地区:

    上海 浦东新区

  • 业务范围:

    论文服务

  • 经营模式:

    生产厂商

在线沟通

公司新闻/正文

上交大医学院姜兆磊主任:医学新手必知生存法则

人阅读 发布时间:2022-12-06 14:49

考研面试时,导师最看重的是什么?成绩?能力?仪容仪表?

错了,在资深硕导看来,最重要的居然是,态度。什么态度?主动学习的态度。除了态度,导师还看重什么?吃苦耐劳的精神、智商情商、踏实、身心健康。 想不到吧,当你在为面试时穿什么衣服发愁时,导师表示,根本不在乎这个。 当你成功上岸,进入实验室,开始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你以为你的硕士生涯将是一个接一个地啃科研的硬骨头。结果导师告诉你,可以两个一起啃。 想不到吧,在资深硕导看来,科研不是串联,而是并行,可以多个课题同时攻关。 以上反常识却大有裨益的输出,全部来自本期受访嘉宾,姜兆磊他是博士、硕导、医生、期刊编委,同时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和课题 在本期的访谈中,你会看到,作为一位资深硕导,姜兆磊是如何挑选学生的;作为实验室的大家长,他建议新生如何适应实验室生活;作为拥有数十篇发表成果的科研人,他发表SCI的诀窍。 



姜兆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苑新星”,心血管创新俱乐部CCI创新学院学员,《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特刊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青年编委,擅长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心病、主动脉疾病的微创外科及介入治疗,漏斗胸超微创外科治疗,肺、食管、纵隔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发表SCI论文20篇,核心期刊30余篇,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卫健委课题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得专利2项,参编著作2本。

先后入选上海市卫健委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上海新华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型后备人才梯队储备计划(CLIMBER计划);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年会优秀论文奖、东方心血管外科年会优秀论文奖。


01. 专业型研究生,也可以做科研
Q:您本人目前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挑选学生的过程中,您最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

A:首先,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学生自身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很高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肯定比老师逼着你学习要好。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的研究生将来肯定是要做医生的,医疗行业很辛苦,心胸外科专业尤其辛苦,不仅病人多,手术时间也很长。


第三,要看智商和情商。一般能够考过线的学生都是比较聪明的,所以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会综合评价一下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这属于情商的范畴。谁都喜欢双商比较高的人,老师也喜欢招这样的学生。


第四,要稳重踏实。从硕士到博士,再到轮转,最后成为一个年轻医生,这其中需要8-9年的时间。这期间其他专业的同学们都成家立业了,对于医学生来说,心里容易有落差。所以心态上一定要踏实、沉稳、耐得住性子。


第五,要身心健康。由于外科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劳动,做了一天手术,晚上回去还要看书、写文章、写课题,因此对体力要求会很高。同时,心理也要健康,在网上我们能看到个别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医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Q: 对于刚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能够快速上手,熟悉自己导师研究室的科研工作?
A: 第一,可以直接跟导师沟通导师的课题和思路。当然,有的学生见到老师就紧张,或者导师确实很忙。这种情况下,可以跟自己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在实验室里面,师兄师姐的传帮带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第二,学生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主动地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看导师以前发过的文章,另一方面看导师申请的课题。此外,要积极且谦虚地向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请教问题。

Q: 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在高强度临床工作之余如何平衡好临床与科研? 
SCI文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验室产出的科研文章,另一类是临床文章。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我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因为你的临床工作大部分在白天可以完成,那么晚上的时间就可以被利用起来,到实验室里跟着科研型师兄师姐做科研。

第二,在临床上发现临床的问题,根据临床的问题看新发表的文献,找到切入点,把你的思路跟老师讨论好,写成临床文章。


02. 科研不是串联,可以并行去做
Q: 一般而言,在写出个人第一篇SCI之前,要阅读多大量级的SCI?学会阅读SCI有哪些章法可以遵循?
A: 我的建议是,最近五年到十年的相关文章都应该看一下,至少需要阅读20-30篇。

读文章是有讲究的,第一篇文章看起来肯定吃力一些。记得我看第一篇SCI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才把词汇、句型吃透,掌握其中的方法。

读文章并不是每一句都要读的,可以先从摘要看起,如果跟你的专题相关,就保存下来仔细阅读,如果不相关,就可以过掉了。

另外,要有重点地去读,有的文章重点看方法,有的重点看结果,有的重点看讨论部分。

看方法,你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格式,并把你的方法融入进去。看结果,可以看看你的研究结果和别人的研究结果有什么异同点,那么你在讨论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看讨论,可以看经典文献的格式。

大家会讨论一些目前的争议,你可以在自己的讨论里发表个人意见,并且引用一些参考文献来佐证你的观点。

Q: 您个人认为,是多年磨出一篇高分SCI比较好,还是不断地发小分文章比较好?
A: 我觉得要看整体团队的情况,比如前几年师兄师姐发的是哪一个档次的文章。因为如果没有前辈的数据,同时实验室的研究的方向也不是很热门,那么非要去磨一个大文章,是很难的。

如果你的平台很好,你研究的专题方向也比较热门的话,你可以花几年时间集中精力撰写发表一篇高分的文章。不过考虑到毕业的要求,可以同时研究发表一篇小文章。

做科研不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串联地去做,而是可以多个项目并行。一个研究生同时做两个研究,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动物实验中,动物在饲养恢复的过程中,你不去做另一项研究,那么时间就浪费掉了。

所以可以同时做两项研究,用相对大的课题冲刺高分的文章,小的课题保证自己能够毕业,互不影响,这样的收效可能会更好一点。

Q: 作为发表过20篇SCI论文的科研人,您在发表SCI这件事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A: 第一,还是要花些精力,大量阅读文献。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够思考出问题。如果不读书,单纯地写文章的话,你可能连切入点都找不到。

第二,写作上,我强调时间的概念。有的学生说最近特别忙,等有时间的时候把一篇文章集中写完,这样是不可取的。

我的经验是,每天写几百字,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很难,那么你可能用十几天的时间就能把一篇文章的雏形写出来。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不要期望会有一段集中的时间把论文都写完。

另外语法上需要润色的、图表制作需要美化的,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参考经典文献。一篇文章你刚写完的时候可能是一辆小奥拓,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它变成了一辆加长林肯。需要有这种感觉,这篇文章算是写好了。


03. 希望我的学生,取得新突破
Q: 您的典型的工作日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您如何平衡您的日常医生工作、科研工作,和导师的工作?
A: 拿周一举例,一般我们早上七点半左右到科里,首先去查看一下在院病人。科里在八点开始交接班,回顾过去一天的情况,然后查看当天的手术安排。八点半左右开始进行病例讨论,安排接下来2-3天的手术,最后再把重点的病人看一下。到九点钟左右去手术室开始一天的手术。

下午两三点钟开始查看新收的病人,了解病史,看病人需要怎样的检查安排。后面的时间会安排课题讨论或接待病人咨询。如果只有一台手术的话,我们6点下班,如果有两到三台手术的话,可能8-9点下班。如果有门诊的话,半天的时间就被门诊占掉了。

晚上如果8-9点钟下班回家,可能会适当放松休息下。如果6点左右下班,则会打开电脑浏览课题或文章。

三者从比例来说的话,临床工作占最大的部分,因为临床是基石。读研究生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用在科研上,等做了正式的临床医生以后,大部分时间放在临床上。我现在60%-70%的时间放在临床上,30%~40%左右的时间用来做科研和带教研究生。

Q: 20年后,您对您和您的学生有怎样的期待?
A: 讲20年有点远,就讲毕业吧。我希望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够发表SCI文章,并且能够考上博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够留在自己想去的单位工作,这是比较现实的事情。

另外,我希望我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够跟我当年一样拿到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取得新的突破,拿到更高层次的人才计划。

新手硕博总会面对很多挑战,学术研究,与导师相处,怎么混实验室……需要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心理准备。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更新啦,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科研/论文写作干货和一些科研工具,可以关注意得辑,也可以向小e咨询,小e帮您解决硕博科研生活中的困扰~

 

上一篇

医学新手必看-SCI期刊伦理证明怎么申请?可以后补吗?

下一篇

致医学研究领域作者的10个学术写作技巧

更多资讯

询价列表

暂时没有已询价产品

快捷询价 发送名片
    当你希望让更多商家联系你时,可以勾选后发送询价,平台会将你的询价消息推荐给更多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