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9 年

手机商铺

商家活跃:
产品热度:

意得辑SCI论文编辑_Editage

入驻年限:9 年

  • 联系人:

    市场部Wendy

  • 所在地区:

    上海 浦东新区

  • 业务范围:

    论文服务

  • 经营模式:

    生产厂商

在线沟通

公司新闻/正文

搞科研,差点毁掉我的生活,却让我触底反弹

人阅读 发布时间:2019-04-10 15:13

Amanda L. Glaze 是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的助理教授。她在本文中提倡了工作生活平衡这一态度,并呼吁学术界人士“为每一小步喝采”。本文在 2018 年 10 月 9 日发于 Errant Science 博客,授权转载,由意得辑编译发布。
 

科研出成果、申请经费、发文论、等结果……任何一样带来的压力都足以让我身心俱疲。更何况我还是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 一个6岁,一个17。这样的处境让我随时感觉有五十件事情要处理:做家务,准备晚餐,NSF提案,再到跟进手上的四篇论文。听起来可怕,实际上我的确没撑住。

 

但我相信“触底反弹”这件事,彻底奔溃之后反倒让我重新找回了节奏。本文里我会避免陈词滥调或鸡汤,而是会把真真切切地告诉你:把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让我成为更好的母亲,友人和学者。
 

埋头苦干,其实事倍功半
 

从事学术科研就是一项多维考验,即使八面玲珑,也很容易败下阵来。筹备研究,建实验室,搞关系,适应校园文化,以及之后可能涉及到的学术以及教学工作,前前后后都可能要画上几年时间。

刚毕业那会儿,各种新鲜事儿,忙着培训或排课。我发现自己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旦开始,很难切换回来。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或者更久 ,周末也不休息,电脑基本上也都没闲着。

尽管我在工作中也交到了朋友,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但对工作的投入让我变得孤立。虽然我的事业有了起色,但这其实是以个人生活为代价的。我越来越放不下工作,逐渐变得羞于说不。一方面是怕乱了节奏就很难找回来,另一方面,和很多年轻学者一样,我也被“冒充者综合症”困扰着。

我当教授的第二年,讲课倒是更自信了,工作量也不如之前繁重。我所在的机构对第一年加入的教师很宽容,减轻了我们在校务上的负担,以便新人多花时间熟悉学校和整个体系。但到了第二年这些帐都得还,我被委任到几个主要的校级委员会帮忙,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还在经历整合。

那年的工作量几乎翻了倍,开学两个月后焦虑感爆棚,我就是在那时彻底崩溃的。我焦虑、恐慌、止不住地哭,但在孩子面前得像没事一样,倾听他们的需求。掩耳盗铃已经不管用了,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爱惜自己也是对其他人负责。
 

慢下来,有的事情真没那么急

第三年所未有的忙,但我却感受到了十多年都没有的快乐。你要问我怎么做到的?学会转移重心,调整目标很关键。我开始在周末和工作日晚上放下工作,不再秒回邮件,捡起被学术耽误的那些爱好,重新寻找自我。
 

我会在周末陪儿子们钓鱼,玩水,在树林里探险,趁他们还在我身边多制造一些回忆。到了晚上,我享受烹饪或者干脆啥都不干,让身心放松,从白天的忙碌中恢复过来。

 

有几位好导师常年向我灌输“要对自己好一点”。我以前一直觉得“业精于勤,荒于嬉”,加上追求完美的“A型性格”也让我对这一观念根深蒂固。现在才觉得,原来他们说得都对!照顾好自己让我在工作时更专注,时间安排得更妥当,给我的生活有新目标。
 

我有五条建议告诉你

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但我讲的也不光是自己一个人的经验之谈。我收到了很多善意的建议,听过看过别人的故事,都对我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如今我把它们逐条整理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1、设置固定的时间表:时间管理在学术上不怎么适用,因为多数情况研究不能像别的工作一样按小时计算,时间更灵活。

2、紧跟时间表:很多让我放下生活去处理的工作其实不像想的那么火烧眉毛。

3、先考虑你和你在乎的人的需求:对自己漠不关心的人,很容易活成一座孤岛。不妨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干点愉悦身心的事回血。等状态找回来了,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4、要有规划:我一直都有规划的习惯,但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细节上安排还不到位。我会在时间表上标注出全年有哪些重要活动,再以此给自己写论文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设置期限。

5、学会求助:有时候最难的事可能是向人开口求助。出于不服输的傲娇心理,有人会觉得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等于能力不行,但绝对独立是不现实的。寻求帮助不丢人,现实生活中和网上都有大把人愿意听你的烦恼,让你的情绪有个出口,甚至给你出谋划策。

上一篇

引言难写?这份2000字的教程请收好

下一篇

没有金刚钻,就别吃热狗肠

更多资讯

询价列表

暂时没有已询价产品

快捷询价 发送名片
    当你希望让更多商家联系你时,可以勾选后发送询价,平台会将你的询价消息推荐给更多商家。